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>情欲小说>天宇开霁> 第163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63章(2 / 3)

同地区的地貌地形、气候特征,推广改良过的农具、农作物、耕种方式;然后,开设学堂、医馆、工厂、纺织厂,相关的产业就能应运而生,官府也可以着重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。

近半个月以来,华瑶频频传召宛城农司。农司的官员并不清闲,也有几个办实事、办好事的贤才,都被华瑶提拔起来了。

华瑶与农司官员商量过几次,如何促进农业发展,农司官员竟然拿出了一整套适用于秦州北部的改良农具。

这一套农具,出自于宛城农户与工匠之手。

大约三年前,工匠把农具当作宝贝献给农司,农司官员试用了一年,确认改良后的农具能够增产增效。

农司官员还挺高兴,连忙把这一套农具呈给晋明,本以为晋明会表彰他们,却没想到,晋明严厉地责骂了他们。

晋明认为,每一块农田产出的庄稼都是有限的,农民付出的劳力也是一个定数,如果给农民大开方便之门,农民就会无所事事、游手好闲,那一群低贱的乡野悍妇、乡野莽夫,全然不知礼义廉耻,晋明只想让他们一辈子劳作到死。

而且,农业改革,或好或坏,都会影响农民的收成,甚至于牵动农村的宗族势力,若要完全解决问题,必须伴随经济、法律、文化、技术改革,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,丝毫马虎不得。

华瑶曾经在雍城、永安城、彭台县等地,推广改良后的农作物,这几个地方的宗族大户几乎都死光了,华瑶把荒废的田地分发给流民,流民很愿意服从她的指挥,这种情况并不常见。

大部分地区的田

地还是被贵族、豪族、宗族、绅族控制着,他们或许不会在明面上反对华瑶,却有可能在暗地里给她使绊子。

这其中的是非曲折,一言难尽,但她的改革势在必行,她的决心无人能及。

华瑶站起身来,走到近旁一座木柜的门前。

她打开木门,从中取出一支白口铁铸成的铁犁,名为“白口铁犁”,较之常用的木犁,这种铁犁更耐磨、更小巧,使用起来轻便灵活,开土翻田的效果更好。

“你们看看,”华瑶一把拎起铁犁,“这是我准备推广的新式农具之一。”

在座的众人之中,唯独秦三和齐风种过地。

秦三的父母都是佃农,她从小就做惯了农活。

齐风出身于贫农之家,刚满四岁就下地干活了。但他不善言辞,也不知道如何改进农具,他安安静静地看着铁犁,从始至终一言不发,就像一座沉静的石像。

秦三原本想与齐风交谈两句,可他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,她也懒得和他搭话了。

秦三快步走向华瑶,从华瑶的手中接过铁犁,掂量两下,又在地上拖行了一段距离。她确认道:“这个东西,还挺有用的。”

华瑶认真地问:“能有多大用处?”

秦三实话实说:“肯定比原来的木犁、铁犁好用得多,很能省力。说真的,我小时候,爹娘把我当牛用,我就像一头牛,拖着木犁,在田里耕地。”

华瑶赞赏道:“那你还真是挺厉害的。”

秦三充满干劲:“多谢殿下夸奖,容我多说一句,白口铁犁的实际效果,要在田地里试出来。”

华瑶自然而然道:“我已经在水田和旱田里分别试验过了,效果确实很不错,不过新式农具多半是铁制的,秦州北境的铁矿产量很低……”

华瑶的语速逐渐变慢了,谢云潇适时接话:“凉州铁矿产量极高。”

华瑶拖着铁犁,走回自己的座位:“确实,凉州盛产铁矿,足够供应凉州、秦州,以及岱州全境的需求。”

铁犁撞击着地板,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,声音停在谢云潇的耳边。

谢云潇从未参与过农耕,但他读过不少与农学相关的书籍,他提议道:“农具、农耕、农作物的改良,应当循序渐进,农官与农户时常沟通,互相听取双方意见,及时向上反馈,有助于殿下运筹决策。”

华瑶很爽快地答应道:“我准备在宛城郊外的百亩田地上试验一番,每隔二十天,让农官去农庄上实地考察,与农户聊聊天、谈谈近况。”

谢云潇道:“实地考察,必须求实务实,农司的官员,最忌讳官场风气。”

华瑶道:“官场风气,说到底就是一副官架子,农官的架子大起来,农户可不敢说话了,那我给农司的拨款,也就打水漂了。”

话已至此,选拔、任用农官又是一桩大事。

秦州各地的能人异士都赶来投奔华瑶,其中大多数还未正式上任,仍然处于试用期,慎重起见,华瑶不会突然提拔他们,还要看他们能拿出多少真本事。

华瑶略作思考,又与众人一同商量农官的选用标准,“通晓农事”最重要,“识字明理”必不可少,“求实务实的品性”也是必要的,最好还有一副强壮健康的身体,如此细算下来,虽然条件繁杂,却也比朝廷采纳进士容易多了。

随后,华瑶又提到了水利工程规划、纺织机改良、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