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91章(1 / 2)

说完又道:“高大伯和四哥也一样,都是稳重又实诚。”

夸完自己身边的人,谈晓兰把写的礼单拿出来,说:“奶奶,我拟好了明天拜访的礼单,您先听听行不行。”

老太太点头。

谈晓兰就给老太太读了一遍,祖母听完,就知道那幅绣品是孙女自己的东西,因为家里就没准备绣品,谈晓兰从绣娘手里收来绣品,让祖母看过。

老太太:“绣品就不用了,家里又不是没有准备贵重一些的礼物,就算没有,现在去置办也不迟,你的东西就好好收着吧。”

谈晓兰当然知道家里有高档的礼品,她拿出来自己的绣品,也是有原因的。

谈晓兰就对祖母说:“爹爹准备的那些东西,贵是贵重了,就是太大众化,而且大多还是从商行里买的,虽然爹爹和商行少东家是上下属关系,但是两人也是生死之交,情谊自然不同,咱们去拜访只拿大面上的礼,显得不够走心。

换成我这幅绣品就不一样了,虽然没有比爹爹准备的东西贵重多少,但是商行里没有卖绣品,咱们渡口的绣娘虽然名气不大,但是绣出来的成品却不算差,虽然达不到少夫人的收藏标准,摆在家里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
谈晓兰说完,老太太不得不承认,儿子准备的那些东西,真的没有孙女的绣品合适。

既然这样,老太太就说:“去人家家里拜访,确实不适合拿商行里有点东西,不过家里走礼也不能白用你的东西,回头让你爹给你补上。”

听完老太太的话,谈晓兰就笑了,她之所以用自己收藏绣品,有自己说的原因,也有老太太许诺的原因。

之前自己替爹爹解决了那么多的麻烦,还没要辛苦费呢,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多要点。

写的礼单老太太觉得合适,就把小菊和招弟叫过来。

老太太想让晓兰给给她们讲一下,为什么要拿这样的礼品。

谈晓兰才不接这个活呢,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,现在刚搬过来,自己没事有时间给她们讲,以后忙起来就没时间了,万一她们俩成习惯了,还是有事得让自己来讲,那就麻烦了。

谈晓兰就说:“奶奶,我也是本能的觉得应该拿这些东西,至于为什么,还真说不清,还是您给妹妹们说说吧,您一定能说的清。”

刚才还说的头头是道的人,现在又说自己说不清了,老太太就知道她这是不想讲。

笑着虚点了一下谈晓兰都额头,宠溺道:“你呀”

谈晓兰依到老太太怀里,说:“我是真不知道么,奶奶你快点讲讲,我也要听。”

老太太最吃她这一套,轻拍着她的背,细细的对小菊和招弟说起这张礼单后面的原因……

老太太不止把今天这个礼单讲解清楚, 还列举了其他关系的人家,该怎么走礼。

小菊和招弟听的认真,谈晓兰也从祖母怀里抬起头, 仔细的听着。

老太太虽然做事少了几分主见,但是出身还是很不错的,在闺阁里学的管家知识也扎实。

只是夫家的家世比娘家弱,除了亲戚和同村的交往, 其他就是谈晓兰爷爷的同窗了,爷爷在人情世故上面比奶奶强了太多, 所以家中事物大多都是爷爷在管。

老太太学了一身的管家本领, 成家后遇事都是丈夫在管, 丈夫去世儿子管, 唯一的闺女又是个拧的, 对女孩子应该学的这些管家的东西一点也不上心。最后定下的又是那样的人家, 也用不这学这些东西。

人生过了几十年, 老太太以为自己已经忘了在闺中学的那些东西, 现在给孙辈讲起来, 曾经自己母亲教导的那些东西, 重新鲜活起来。

老太太把婚丧嫁娶各种人情走礼,全部说了个遍,谈晓兰也从一开始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, 变得郑重了起来。

老太太讲了个把时辰,茶水都喝了两壶,谈晓兰心里也是感慨良多。

都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, 这句话今天真的具象化了。

谈晓兰觉得, 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见过世面的,但是祖母说的很多情况, 如果没有今天的讲解,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和人家走礼,更不用说后娘和小菊这种,只在村里走着几个鸡蛋一块布头的礼的人,若是没人教,那才真是完全懵住的状态。

老太太讲完,谈晓兰真心的夸了好几遍,还让小菊回头整理一遍,落下笔整理出来一个册子,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,可以根据祖母讲的,酌情添减。

谈晓菊:“姐姐放心,下午我就整理出来。”

老太太又交待:“走礼的礼单也一定要计清楚,只要是来往的礼,都要记下来。”

谈晓菊也赶紧应下,准备下午就做这些事。

她们这边说完了走礼的事,赵铁家的过来问中午怎么摆饭。

老太太:“内外院分着摆吧。”

赵铁家的应了声:“知道了”就出去忙了。

王氏刚帮着何氏熨烫好衣服,见赵铁家的从老太太屋里出来,一想就知道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版主